扫墓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扫墓祭祖时应当不要照相;忌穿到大红大紫,应穿上素色的服饰;扫墓时忌嘻笑怒骂、污言秽语;祭祀的贡品未结束前不能吃;孕妇避免扫墓。最后要注意卫生,注意防火,等火烧完了,不会再留下祸根的情况下再走。
清明扫墓,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年以来的传统,也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一是祭奠我们的祖先,二是言传身教,教育我们下一代,记住我们的祖先,不要忘记先人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习俗在产生的同时会伴随这一些注意的事项,以此来保持对节日的尊重。
扫墓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祭祖不要照相
现在的21世纪,拍照已经成为了大家出行打卡的一项必备活动,看到什么都不忘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甚至有人连祭祖都要拍一张。然而这样是很不好的,祭祖不仅是纪念祖先,同时也有尊崇,祈祷之意,首先要对此存在敬意,而并不是带着游玩的心态。举头三尺有神明,务必谨慎在墓地照相,心存敬意,专心致志,以免招来不好的的运势。
2、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
祭祖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是非常庄重的,我们在扫墓祭祖的时候,应当报以尊敬的心态来缅怀逝者,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穿颜色过于靓丽的衣服,像大红大紫这种就算了,应当以素色为主。
3、扫墓时忌嘻笑怒骂、污言秽语
在祭祖时,不要做出一些嬉笑打闹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子,有些人觉得小孩子不懂事,闹点没什么,但其实这也是对祖先的一种不尊重,这也是很多父母不带孩子去祭祖的原因。还有就是不要污言秽语,大声喧哗,要明白逝者安息的道理。
4、祭祀的贡品未结束前不能吃
祭祖时是一定要带贡品的,但是要知道这些供品是禁食的,当然也不是说贡品不能吃,而是不能在祭祀结束前被食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虽然有的地方认为贡品不能吃,但是有些在结束后会将这些贡品带回家食用,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祖先在“食”完贡品后,会将祝福寄托在这些贡品上,会有美好的寓意。
5、孕妇避免扫墓
通常来说怀孕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除了老人常说的风俗外,还有原因是因为清明节人多拥挤,来回奔波不仅对孕妇本身还有对胎儿都是不宜的,而且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也不利于孕妇的健康,所以建议孕妇就不要去扫墓了。
6、最后要注意卫生,以及防火。一般叩头行礼后,纸钱还没有完全焚化完毕,这时不要着急离开,一定要看着纸钱完全焚完毕然后打扫灰烬后再离开。近些年来,因扫墓而引发的“焚墓”不在少数,切记!
祭祀就是扫墓吗(扫墓叫祭祀吗)
1、祭祀就是扫墓吗。2、祭祀是扫墓的意思吗。
3、祭祀与扫墓的区别。
4、扫墓和祭奠区别。
1.也可以这么说,但还有其他事做,一整套仪式呢。
祭祀就是扫墓吗?
不单单指扫墓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扩展资料:
祭祀时间
清明节:四月初五,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因与寒食节相邻也就成为了扫墓祭祀先人的节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是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为驱虫
鬼节:七月十五,中国传统称中元节,民俗中称鬼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会,但其是来华以后才有定为这天。
十月初一:称之为寒衣节。据说起自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所谓“十月一日送寒衣,哭倒长城千万里,抱骨回乡。”
十一月十六:此日祭供有请求佛主超度亡灵的意思。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送灶神、祭祀迎春之日。
同时,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卒日进行祭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祭祀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扫墓祭祀 腊月什么时候可以扫墓祭祀”的内容,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