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韩信,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他从一个受过胯下之辱的市井小混混做到王侯,人生之经历堪称传奇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遗憾的是,这位千古名将却被吕雉以“犯上作乱”的罪名被处死,韩氏族人就这样突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淮阴侯韩信剧照
后世史家对此都认为韩信子嗣绝断,然而根据明朝遗老来集之所撰的《倘湖樵书》,人们却赫然发现韩信幼子韩修却逃过一劫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在韩信被吕雉骗至宫中时,一位门客发觉事有蹊跷,感念于韩信平时的厚待,便乔装带着三岁的韩修出逃。待事件平息后,该门客将韩修秘密送至丞相萧何府上。对萧何而言,自从与吕后骗杀韩信后,他一直愧疚不已,如今得知其还有子嗣留存,于是主动安排心腹将其送至南越赵佗处抚养。
▲《倘湖樵书》乾隆年间重刻版
不得不说,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毕竟在西汉初年,只有赵佗统治下的南越地区还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这样才能为韩修生存下去提供便利。等到萧何使者说明来意后,赵佗当即答应下来,毕竟他对韩信的事迹仰慕不已,如今有机会照顾其幼子自然不会推辞。赵佗为避免韩修被人暗害,特意准许其在宫中居住。
成年后,赵佗又亲自安排韩修迎娶当地女子,使韩氏血脉开枝散叶,一代代流传下来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为避免被人告发,韩修将子孙的姓氏由 “韩”姓改为“韦”姓,因此如今两广地区有很多韦氏族人自称是韩信后裔。在这些韦氏宗祠中,基本都会在先祖韩修身旁供奉南越武帝赵佗的塑像或是神位,以纪念其当年搭救之恩。
▲南越武王赵佗雕像
到隋唐时期,广东的韦氏家族逐渐繁盛起来,隋炀帝杨广加封韦氏子弟为当地刺史,由于岭南地区和中原路程遥远,刺史几乎相当于土皇帝,还能家族世袭,权利极大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唐朝时,韦氏族人继续为官,后来虽曾遭遇过重大打击,可所幸未株连全族,剩下的人继续做官,慢慢又繁衍开来。从这里不难看出,韦氏族人能够长期受到朝廷重用,说明他们的确能力突出,而能够在受打击后快速恢复,则说明他们在当地根深蒂固,实力不容小觑。
▲隋炀帝杨广剧照
宋朝时,韦氏已经发展成为广东豪族,虽然远离中原可仍铭记先祖留下的家训,非常忠贞爱国,从没有过自立为王的想法,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册封,以大宋官员的身份管理当地军政事务,可谓是爱国英雄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为了避乱,他们逐渐迁徙至贵州,韦氏族人逐渐迁至广西,宋仁宗赵祯下诏封其为世袭东兰土司,该职务一共延续八百六十六年。
▲韦氏族人祭祖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壮大,韦氏族人已经遍布云、贵、滇及两广地区,甚至远达东南亚,不过基本都会说一口的“土广东话”广西宗族祭祖家规家谱。由于时代已经不同,越来越多的韦姓人氏又纷纷改回韩姓,还和韩氏互认宗亲。有人批其作秀,可韦氏族人却骄傲地表示自己确确实实是英雄后裔,家谱经得起查验。
参考文献:
《倘湖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