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寺庙于同年九月完工,朱元璋赐名为“大龙兴寺”兴义供灯牌位烧香。龙兴寺的前身是於皇寺,也就是朱元璋曾经出家为僧的那家寺庙。
於皇寺在公元1352年毁于战火,如今在府城镇二十营村的遗址,也只留下一口历经七百年沧桑的古井兴义供灯牌位烧香。这口古井深约20米,内直径达95厘米,井口的井栏圈是由一整块大石刻凿而成。
根据这口井的体量大小,专家们推测出当年的於皇寺规模不小而且拥有很多间佛堂,由此也不难想象少年朱元璋当年有多么辛酸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剃度为僧兴义供灯牌位烧香,苦其心志
公元1344年,这是注定灾祸不断的一年,尤其对于朱重八一家而言兴义供灯牌位烧香。这一年的整个夏季都不曾下过一滴雨,庄稼发黄枯死,颗粒无收。正当百姓勉强度日之际,蝗虫将仅存的希望一扫而光。
蝗灾之后,紧接而来的是一场席卷凤阳的瘟疫,死神在这片土地上疯狂收割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当中包括朱重八的父母、兄嫂、侄儿,年仅16岁的朱重八目睹亲人饿死病死,却无能为力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走投无路之下,朱重八决定到於皇寺剃度为僧,做了一名小行童,只为图一口饭,图一处容身之所兴义供灯牌位烧香。然而,令朱重八没有想到的是,和尚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祥和。
元朝的统治者笃信藏传佛教密宗,对僧人极为纵容,所以元朝的和尚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兴义供灯牌位烧香。他们除了头皮上一无所有以外,有妻妾、有子嗣,甚至拥有田产,能开当铺做生意且社会地位颇高。
16岁的朱重八在这些和尚眼中无异于杂役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在进入於皇寺后,他劈柴挑水、洗衣做饭,被大和尚们呼来唤去,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责骂,每天起早贪黑,吃的却是残羹剩饭。
一次添灯油的时候,朱重八发现佛像面前的蜡烛被老鼠啃了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当他正准备换一支蜡烛的时候,庙里的和尚发现此事,竟到方丈面前告了莫须有的一状,结果朱重八就被痛打了一顿。
据说,受尽欺凌的朱重八曾经用笔在佛像金身背后,愤而写下“发配三千里”五个大字兴义供灯牌位烧香。还有一次打扫的时候,他被庙内的一尊伽蓝天尊佛像绊倒,朱重八也是拿起扫帚抽打佛像。
心中的愤懑只能对佛像发泄,可见朱重八在於皇寺的处境也是十分不易的,可这样的不易仅维持了五十多天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当时正值饥荒,百姓们的温饱都成为问题,还如何能给寺庙添香油钱?
寺庙方丈有感难以为继,只好让朱重八等一部分和尚外出化缘,实则就是遣散他们出去讨饭为生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就这样,年少的朱重八不得不离开寺庙托钵流浪,四处乞讨。
三年的流浪生活里,朱重八辗转多地,见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拓宽眼界,社会经验日渐丰富,更接触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无疑为日后的帝王之路作下了铺垫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明王出世兴义供灯牌位烧香,故地重游
公元1353年四月十五日,25岁的朱重八正式投奔郭子兴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加入义军的朱重八作战骁勇,行事机智,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提拔。在迎娶了郭子兴义女马氏之后,正式更名为朱元璋。
作为诛灭元朝的利器,朱元璋凭着自身才干成为义军统帅,一步步壮大自己扫除障碍,终于在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正式称帝,八月挥师元大都,正式推翻元朝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天下大定之后,刀光血影皆已远去,朱元璋在马皇后的建议下决定前往寺庙烧香拜佛,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曾经出家的於皇寺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一行人随驾来到於皇寺,方丈在寺庙门口恭恭敬敬地等候着,这位方丈正是当年将朱元璋赶出去流浪乞讨的人,这一回的故人重逢,今非昔比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鱼肉的小行童,如今的他君临天下,杀伐果断兴义供灯牌位烧香。面对那尊曾经被自己擦拭过无数次的佛像,朱元璋突然问方丈:“朕要下跪吗?”
朱元璋如此一问,多少显得有些不怀好意,方丈当时是怎样地如履薄冰就不难想象了兴义供灯牌位烧香。若是让堂堂九五至尊当众下跪,於皇寺上下这么多条人命怕是难保了。
巧妙回答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化解危机
作为僧人,自然是不可对佛祖妄语,可朱元璋更是得罪不得兴义供灯牌位烧香。不过这位方丈到底是一寺之长,修为最高,对佛理参透最深,于是灵机一动,双手合十巧答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朱元璋推翻横征暴敛的元朝,终结群雄并起的乱世,雄才大略平兵燹,还天下以安宁,俨然是当今百姓心目中的活佛,自然是不需要再跪拜曾经的佛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想当年兴义供灯牌位烧香,为求温饱的朱重八在这些佛像面前卑躬屈膝,每天都要清扫所有佛殿和院子、擦拭佛像金身、给长明灯添灯油,可如今的朱元璋再也不用向佛像下跪,这样的回答教朱元璋怎能不满意?
方丈用八个字护下全寺的性命,当年的恩与怨亦成过眼云烟兴义供灯牌位烧香。不过,这八个字却不是这位方丈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学神欧阳修的《归田录》。
据传,赵匡胤生就一副佛相,黄袍加身之后亦备受佛教徒尊崇兴义供灯牌位烧香。在第一次前往相国寺烧香拜佛祈求国泰民安的时候,赵匡胤面临与朱元璋一样的情况。
与朱元璋不同的是,赵匡胤是拥有佛教尊号的“现世佛”,当时十分有名的赞宁禅师听到他的疑问,便直接告诉赵匡胤“不跪”,因为见在佛不拜过去佛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这位赞宁禅师是出了名的知书达礼,能言善辩,他这一句回答深得上意,赵匡胤微笑着点头,当即决定以此为制,往后每次来相国寺无需跪拜,既合理也合礼兴义供灯牌位烧香。
於皇寺的方丈借用赞宁禅师的话,十分机智地化解了一次最为逼命的危机兴义供灯牌位烧香。既维护了朱元璋身为天子的威严,也没有贬损慈悲为怀的佛祖。
无论是佛祖,还是朱元璋这尊大佛,既然为佛,必然是心胸宽宏,断不会斤斤计较,所以跪与不跪皆是无妨兴义供灯牌位烧香。话说到这份儿上,以朱元璋的精明,又怎么会听不出方丈的弦外之音?
於皇寺之行令朱元璋心满意足,离开的时候还特意下令赏赐重金,甚至此后都将这里视作龙兴之地兴义供灯牌位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