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镇荣
春节,即过年合作供灯牌位烧香。过年有很多的习俗,因地域或民族的不同,习俗也不同,年味也不一样。
年年过年,年年有年味,可我最难忘的还是儿时的那些年味合作供灯牌位烧香。
除夕早晨,父亲和我贴春联合作供灯牌位烧香。春联都是父亲自己写的,因为怕忙不过来,头天就写好。贴春联时,要把上年的对联认真剔除,然后把新春联规规整整的贴上去。母亲和妹妹打扫卫生,把家里家外认真打扫一番。贴上春联,家里的东西收拾整洁,卫生干干净净,感觉房子亮了许多。阳光下,看着红红的对联,整个庭院亮里透红,这时就感觉得到喜庆的年味了。
吃了早饭,父亲做饭,妈妈和妹妹拿起糕米去村里的石碓场排队舂糕面合作供灯牌位烧香。我们八家人用一张碓,这一天石碓很忙碌,得早早去排队。我和邻里的伙伴去撕青松毛,完成后跟大人打打下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家既分工,又合作,一同精心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年夜饭,农村非常注重仪式感合作供灯牌位烧香。饭做好后,父亲烧香献饭,我燃放鞭炮。年夜饭要在堂屋中吃,撒上青松毛,菜饭摆放在上面,全家围做一起,津津有味地慢慢细品代表着不同寓意的各种菜的味道。
三十晚上熬寿岁合作供灯牌位烧香。晚饭后拿一个大木疙瘩放在火塘上烤起,全家围坐在火塘边,听大人讲古说今。记得三十晚上要洗脚,大年初一不能到别人家去串门,不能说粗话,不能骂人,更不能打架……一直到深更半夜才去睡。母亲还把刀啊斧啊之类的铁器和绳子等全部收藏起来,大年初一是不能见这些东西的。
大年初一蒸年糕合作供灯牌位烧香。我们六点多就起床,我和父亲一起去大水井打敬水。父亲带上点燃的三炷青香,挑起水桶;我手持电筒,还有鞭炮,跟随父亲身后。到井边,插好香,我点燃鞭炮,父亲边讲吉利边打水。水挑到家后,我用碗盛满水,端放在大楼家堂的天地、灶君、祖宗牌位前。然后开始蒸糕,天亮了,糕也蒸熟了。
大年初二踩财门合作供灯牌位烧香。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去村里姑奶家踩门,每年过年前姑奶就跟我母亲说好,我们都很乐意的接受了这件事,直到我结婚后才不去她家踩财门。
父亲为我准备鞭炮,母亲教我吉利语合作供灯牌位烧香。当心吉利语说不出来,我是背了好多遍。早晨起床后,我带上自家酿的面裹酒一碗,还有鞭炮,就去姑奶家踩门。姑奶家是单家独户,有十多分钟的路程。经过一个洼子,翻过一个小梁子,就到她家了。我在她家大门前手提点燃的鞭炮,口讲“左边抱的金鸡叫,右边抱的叫金鸡;左边抱的宝瓶罐,右边抱的瓶罐宝”的吉利走进大门。鞭炮响完后,我把那碗酒直接端上大楼,放在她家的家堂上。
姑奶家把我当作送财童子,非常热情的招待我合作供灯牌位烧香。首先端给我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水,说我踩门来得早,夸我吉利讲得好。然后又给我两个大大的米花糖,还有一个红包,说我读书成绩好,并叫我好好读书,今后做一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我在姑奶及叔叔们的热情声中度过难忘的踩门时光。
难忘儿时的过年,更难忘儿时的年味合作供灯牌位烧香。她一直占据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记忆中的瑰宝,岁越深,味越浓。
END
编辑 刘伯玲责编 沈嘉彦 赵倩
审核 白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