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过元宵节了广州祠堂家谱族谱。比如广州,除了城隍庙的庙会,还有各个区的烟花,舞龙,舞狮,还有广州来往方便的佛山市,行通济桥,打铁花,跳火光等等传统习俗一个接一个,都令人十分心动,想要去现场凑个热闹。
可是毕竟正月十五只有一天,只能忍痛割爱选择一处去过元宵,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赤山村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选择去这里原因有2:
1.住在广佛交界,离赤山村仅12公里左右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2.没看过跳火光这种非遗传统,想见识一下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根据预告广州祠堂家谱族谱,活动从下午5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还提前规划好了停车位置,想必去赤山村停车方便,大概率不会人挤人吧?
到了现场才发现预估错误,除了车位好停外,人可一点都不少,根据目测预估当天到村里来跳火光的至少有上万人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说起这赤山村,于1350年开村,始祖李文举于公元1350年由南雄珠玑巷迁于此,原称赤火岗,又名积富村,因村后有个山岗泥土呈赤红色,传说“赤艳显光荣,山高仙灵气”,故山取名为赤山,村子也被叫为赤山村了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赤山村保留下来的广府民居大概有20几座,重修的几座祠堂每到过节过年或有红白喜事,都会十分热闹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其中有一座将军第十分显眼广州祠堂家谱族谱。据说,赤光村第10世为天复公,因长子被封为将军,自己也被诰封为明威将军。据说,在清朝初年,平南王和潘王占领广州城后,不仅屠城残害生灵,还到处百姓,广佛人民苦不堪言,赤山村的村民也被迫流离失所,赤山村差点都不复存在了。是天复公仗义疏财出钱出力保护村民,最终才把赤山村保住。
赤山村至今还保留有清朝时期的族谱,被当作宝贝一样供奉在祠堂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元宵节这天,赤山村不仅有晚会,还有跳火光这个重头戏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传说,赤山村跳火光的习俗已经很久很久了,久到1712年左右开始300多年历史广州祠堂家谱族谱。村里人觉得,跳火光可以免除灾难,祛除晦气,身体健康并且带来好运。
当晚人实在是太多,拍几张照片实在是不易,感觉十里八乡的人都赶到赤光村来跳火光了,且不说晚会上小朋友们合唱的粤语童谣《跳火光》有多么好听,单就跳火光的意义,谁不想亲自去跳一回呢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多,我已经在村子里转了3圈了,祠堂门前终于燃起了鞭炮,再一次舞起了狮子,这里的村子基本上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狮队,下午我已经在祠堂前看过一回,大家都争相去抚摸狮头,想要沾沾好运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现在,狮子又舞起来了,就连秋收的禾杆也点燃了,火烧起来了,红红的火苗吐着舌头,点燃了现场人们沸腾的心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一共点燃了3堆火,几个青壮年抬着主公木雕像先从三堆火上飞奔跨过,大家喜气洋洋,配合十分默契,既没有烧着佛像,也没有烧着自己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接下来,大家便可以轮流跳火光了广州祠堂家谱族谱。胆小的从火堆边跨过,小孩子腿短沾着点火苗便算跨了火光了,胆大的,飞奔起跳从火堆上一跃而下,速度快得让火苗蹿得更高了。
更有人一直在火堆旁持续加干禾,保持火堆一直烧得旺旺的,火苗蹿得高高的广州祠堂家谱族谱。
不知道赤山村这跳火光的非遗传统活动一直持续了多久,直到我离开的时候,跳火光现场还依然热情高涨呢广州祠堂家谱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