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 “光福第一峰”
名列苏州十大高山第七名
▲明《崇祯·吴县志》“弹山”
▲ 《民国·吴县志》“弹山”
潭山坐落于西太湖岸边,东北连接青芝山,西北与西碛山相望石狮祠堂家谱族谱。潭山山体呈团状,形如弹丸(俗称弹子),因此历代文献均称“弹山”。
明朝《崇祯·吴县志》云:“弹山,在西碛(山)之左,其首在湖滨,身横亘六七里,直接青芝(山)石狮祠堂家谱族谱。”
▲顾宗泰《弹山》诗
清朝诗人顾宗泰《弹山》诗云:“弹山接青芝,枕湖露崖崿石狮祠堂家谱族谱。光景变阴晴,旷望入寥廓。”
《民国·吴县志》亦云:“弹山,在西碛山东南,横亘五六里石狮祠堂家谱族谱。山南石楼,名万峰台,所据极胜。”
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高士查莘(安徽休宁人)隐居茶山前,广植梅树,构筑梅隐庵,开凿梅花潭,勒石镌刻“梅花潭”三个大字,由是人们将梅花潭的东边称作潭东、梅花潭的西边称作潭西石狮祠堂家谱族谱。弹山在潭东村旁边,弹、潭读音又相同,后人于是便写作成“潭山”。山体由石英砂岩构成,北西走向,长约2250米,最宽处2200多米,主峰海拔251.8米,为光福群峰之冠,跻身苏州十大高山之列。
潭山周边有青芝山、霍山、长岐山(或作长圻山、长旂山、长山)、庙山、竺山、纪龙山(或作骑龙山、鸡笼山)、小鸡山、聚坞山、小潭山(今坟山),形成群山拱围之势石狮祠堂家谱族谱。
▲ 朱彝尊《潭山》诗
潭山耸立湖滨,在古代其军事地位与作用十分显著石狮祠堂家谱族谱。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潭山曾是吴国抵御越兵的前哨,在山顶上修筑了多处军事设施“烽火墩”,至今遗迹依稀可寻。
清朝著名诗人朱彝尊《潭山》诗云:“吴越观兵地,长旂百丈原石狮祠堂家谱族谱。云霞朝结阵,烟树暗浮村。白石仙人镜,清池玉女盆。群山下罗列,真觉此峰尊。”既写出了潭山在吴越争霸中的重要地位,又写出了群山拱围、一峰独尊的潭山特色。
清朝诗人张大绪《潭山》诗描写的是另一番景象:“云根负土出,萦纡绕汀洲石狮祠堂家谱族谱。町畦被层坡,历历罫布稠。酒旗飏前村,常停贾客舟。石玑号龙嘴,奔突如怒虬。势欲吞具区,波涛为倒流。遥望湖上峰,参差耸霁头。片帆天际来,出没犹轻鸥。恍觉宇宙间,人生等蜉蝣。微风入林薄,绿香蓊葧浮。宁复惮足茧?汗漫东西游。”
潭山高耸入云,汀洲萦绕;层层梯田,植物满坡;山前的潭东村经常停泊着许多商船,村里店铺酒旗飘摇,很是热闹石狮祠堂家谱族谱。登临山顶眺望,浩瀚太湖,蔚为壮观,湖上青峰参差入云,片片白帆天际驶来,犹如自由飞翔的鸥鸟;忽然觉得在茫茫宇宙间,人等同蜉蝣一样的渺小。微风吹拂,林间绿色香味扑鼻而来。如此美好的风景,怎能错过,漫开脚步,顺便到潭东、潭西去游览一番吧。
潭山有石嵝庵、万峰台,而旧时最有名的是“七十二峰阁”石狮祠堂家谱族谱。此阁由明朝状元、宰相顾鼎臣建造,被列为“邓尉十景”之一。潭山旁边的小鸡山、聚坞山、坟山,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生动的人文故事,不可不知。
▲清《道光·苏州府志》“弹山”
小鸡山,当地俗称“小山”石狮祠堂家谱族谱。 清《康熙·吴县志》载:“(弹山)旁有土垄,为小鸡山。”清《太湖备考》亦云:“弹山山甚高,旁有土阜,曰小鸡山。”虽然是蕞尔小丘,却是最早见诸名家笔下的光福山丘。
唐朝乾符六年(879), 著名诗人陆龟蒙为小鸡山樵夫顾及写下《送小鸡山樵人序》,文章开头即写道:“小鸡山在震泽西……土多石寡,无大林木,率生小栎朴樕,皆薪材,直吴之爨,此为助焉石狮祠堂家谱族谱。”此文是公认的名家经典名作,流传千年,曾被编入大学、中学课本。
聚坞山在潭山西北,西汉顾翰归隐山中,筑室养母,成为江南顾氏在光福最早的落脚处,后来发展为江南顾氏聚集地,后裔因此称之为“家山”石狮祠堂家谱族谱。北宋时,黄挺自福建浦城来吴为官,最后定居聚坞山,其后裔黄策、黄缨在此筑随缘堂、如是斋,宋徽宗、宋钦宗分别赐额,闻名一时;其家族还出过二名进士,发展成为光福乃至吴中大族。明朝末期,昆山蔡懋德在此筑聚坞草堂。山里多梅花,状元、宰相顾鼎臣《有怀家山》诗中曾有“聚坞梅花甲天下”之诗句。近人 范广宪(君博)诗云:“一房山色对春开,添得枝头好鸟催。风袂如何香不散,却从聚坞探梅来。”
坟山,原名“小潭山”,位于潭山西南方向,海拔59 米,长宽均0.4 千米,濒临湖边,风水绝佳石狮祠堂家谱族谱。明朝状元宰相顾鼎臣相中选为墓地。顾鼎臣谥号“文康”,故作“文山”,后误作“坟山”。此墓规模巨大,占地“共计山地二顷七十余亩”(清《雍里顾氏族谱》),墓前有四柱牌坊、碑亭、飨堂、华表、翁仲、石马、石狮,有严嵩等人撰书的巨碑四通,墓旁有祭祀祠堂。1967年“破四旧”,墓遭毁坏。
▲ 张鹏翀《长圻岭》诗
旧时,居住在潭东一带的山里人上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上一趟光福集市比现在上苏州城里还要艰难得多石狮祠堂家谱族谱。他们在潭山、长岐山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长岐岭(或作长圻岭),成为长岐、东乡头、潭东、潭西、天井上等村民上街赶集的陆上必由通道。长岐岭西起长岐村,东连竺山村,翻过长岐岭,穿过竺山,左折至玄墓山,再翻越柴庄岭,走过庵前村,最终到达光福镇上。
清朝诗人张鹏翀有《长圻岭》诗云:“邓尉距潭山,中界长圻岭石狮祠堂家谱族谱。行人取次度,讵敢健步骋。直径异钓乙,斜分肖鱼丙。蚁缀多后怯,鸟过罕前猛。不吝攀跻劳,终焉陟其顶。遥见梅花国,寒云横万顷。村村辨篱落,茫茫混畦町。行当梅花丛,顿觉衣裳冷。”翻越长岐岭的艰难以及沿途风景,由此可见一斑 。
1958年苏福公路延伸到茶山后,长岐岭才完全废弃石狮祠堂家谱族谱。如今,环太湖大道就在潭山、坟山脚下通过。
沧海桑田石狮祠堂家谱族谱,青山依然
潭山从遥远的古代走来
曾经见证过 春秋时
吴越争霸的硝烟烽火、刀光剑影
见证过山里人的
艰难出入、跋山涉水
见证石狮祠堂家谱族谱了新社会山里人生活的
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END
文字来源:李嘉球
图片来源:梁龙、李嘉球
点赞+点亮在看石狮祠堂家谱族谱!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石狮祠堂家谱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