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溪的边界和隶属小考
文/赵青松
由利川县志,石柱县志沿革看出,谋道、石柱在远古皆属巴国地,秦代属巴郡,唐属浦州福清祠堂家谱族谱。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石砫安抚司,马定虎受封石砫安抚使,建立局势机构,节制九溪十八峒福清祠堂家谱族谱。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石砫宣抚司,隶重庆卫。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销南宾县,改为南宾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改隶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年),石砫宣抚司升石柱宣慰司,隶夔州府。
石柱扶风马氏族谱、家谱、支谱、石柱厅志皆载:“马定虎,卒葬城北磨刀溪福清祠堂家谱族谱。”石柱马氏修谱之时,据谭洪优、马友国二人介绍和指认,磨刀溪凤凰山马氏祖坟所在,经马氏族人现场勘察考证,资料所载地名,方位相一致,与传说中马将军坟有极高吻合度,马氏后裔确认此地为石柱扶风马氏起祖马定虎之墓。马氏族谱也有征磨刀溪十二滥坝之记载,可见马氏自节制九溪十八硐始,磨刀溪就已经是石砫的后花园,自留地。当然也有资料说鱼木寨以前就是马氏的四方洞,此无考。
光绪《利川县志》卷二,疆域载:“县北二十里小箐塘,又北五里小箐丫界奉节福清祠堂家谱族谱。又东北二十五里白庙子,又北三十五里高桥,又北五十里过七药山为风门坳,又北十里浦子岭并隶奉节县境,又北十五里五龙关隶万县。关东十五里苦桑坝隶云阳,关西十五里为县北南坪十四保中坝屯、苦桑坝,又介在南坪十四保上下元里屯之间,关之东北旧隶石柱。五龙关旧以石柱、万县、云阳、奉节、与利川交错得名,驻巡检一,故称五龙汛。乾隆四年裁巡检改设把总,其后石柱地併入万县改五龙汛为大坪汛,而五龙关之称不废,凡自县治北至五龙关一百六十里,此又县境北界云阳之道里也。”
此记明确记载了石柱、万县、云阳、奉节、与利川五县犬牙交错的地形地势福清祠堂家谱族谱。
魏文焲《征支罗议》一文指出,“负嵎之虎莫之敢撄,若至平地,犬得而吠之,人得而制之矣福清祠堂家谱族谱。贼中以威力制缚群党固守阨塞,攻之为难,若下牛栏坪,则石砫南岸,皆敌国也。可制挺撻之党与解散,必成擒矣。”“狡贼计不为此也,夫讹言惑众,兵家所忌,而川人尤好讹言,如忠州指挥伯世簪揭称二省调兵进剿支罗各司蛮兵即出没攻石砫,此不过贼人倡,欲縻石砫,使不敢动之计,岂可信之。”
《征支罗记》中说“时黄中与俊伪造印信诈称龙潭副安抚黄軌之姪,节年流毒万云奉三县并石砫宣抚司地方,霸占田土,剽略人民,杀巡检官兵........被害民杜显等石砫土舍马斗斛等千余家,各将情奏行总督巡抚衙门,案行川湖守巡道会勘福清祠堂家谱族谱。中欲要各道近寨听勘,事遂寝愈益暴横,有司莫敢谁,何譬之附颈之瘿不敢决之,恐溃而身死也,畜毒盖三十余年矣!”
魏文焲 ,字德章,号南台,侯官人,福清籍福清祠堂家谱族谱。著《石室私钞》。卒年八十余。《明诗综》作“侯官人,历官四川参政,备兵松潘。所至俱有政声。以母老乞终养归。杜门屏迹,耑意著述、读书于乌石山之鳞次台”。后移居先贤石室,因述朱文公石室清隐志,著《石室私抄》。《石室私抄序》记“先生举嘉靖甲辰进士,与先中议公为司马同舍郎,每与佞谈三朝故事,若有未竟者,先生分守林希转广西秉宪思太夫人上终养疏言时清而辞官人臣所不忍也,母病而就列人子所不安也,其辞楚楚。”
在支罗征剿黄中时,“十八日至云阳,时刘军门抵重庆矣!适有白马番之警,刘公差官赍旗牌至云阳,属予曰:本欲移镇云万边,警猝至,支罗率悉,以相委予辞,弗获福清祠堂家谱族谱。”魏本欲请求四川巡抚刘自强亲往督战,而时逢“白马蕃之警”,遂委托魏带兵征剿,所以魏实质是四川方面军的总指挥。故魏所记攻打船山的历史事件及地理描述可信度极高,这里面明确了石砫、万县、湖北三地的地理关系。
从利川、万县、云阳、奉节四地(石砫没有磨刀溪地形图)志书来看,石万云奉利五县地势犬牙交错,互为边界,其核心地为五龙关,即现在的万州白土镇福清祠堂家谱族谱。《征支罗议》《征支罗记》两篇文章则划出了石砫与湖北的边界线。魏文焲将兵分三路,“一由永宁将领参将王诏、监军纪功佥事乔公应光;一由隆居将领参将安大朝、监军纪功副使周镐;一由南浦将领游击周宗、监军纪功涪州知州沈桥;予则居隆居调度三营。”永宁(马头折岩坝),南浦(磨刀溪),按魏所记,永宁和南浦当时应该隶属石砫。根据各地志书疆域结合四川西南大学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著《重庆古旧地图研究》,以及1949年二野战军所编四川省地图,万县市郭里大十甲(磨刀溪段)、七甲(龙驹坝与船头寨段)与湖北的边界是这样的:丰祝坝、打杵坳、铁尾坳、软耳箐、观音岩、雷打坪(止于依云国际老鹰窝)这一山脊,现在苏马荡大道往恒合方向,大道左边即古上支罗,清为南坪汛十二保,右齐岩塄上为磨刀溪,下为南坪十一保磁洞沟,磨刀溪雷打坪就像一把楔子插进了湖北。新市民广场为川湖分界点,过去建营房称为隘口,有乡勇守关。然后从八斗台下双河口,经鱼木寨,万利桥(苏拉口重庆湖北交界牌楼处)就是溪流为界直到龙驹再顺河上黑摊子桥、龙门丫、枫木村、到风门坳(今万县浦子)。其中还有云阳飞地恒合石桶坪镶嵌于此间。
光绪《利川县志》卷之十三志艺文乾隆四十四年知县李延渭撰《挂子山碑界记》“阅两月,因公赴南坪十三保,逾齐岳山而西,中有磨刀溪,凡十余里,为四川万县境;又西,凡三十余里,复为利川境福清祠堂家谱族谱。询之居民,佥云:‘磨刀溪旧属利川,乾隆十年川民争控,乃改万县云’”。知县询居民之事,不足考。川民争控事件改石砫地为万县发生在明万历十四年,《明朝万历之乱原存本》记“随据成都府呈称,遵依票行华阳县,调取人犯谭大科等到府........有同县市郭里在官黄正中故祖因买谭大科田地耕种,二家朋户当差。嘉靖年间别卷........奉文调取石柱司土兵征剿。谭大科、黄正中各家父祖因图赏赐,投入本司部下从军,听其管束,征进遂受本司钤制.......谭大科、黄正中等不服该司统辖,改投万县附籍当差.......马斗震等亦因马斗斛残害......效尤,亦不归顺本司,藉附丰、万二县管。二十二(1595)年六月内,马斗解不忿马斗震效尤。..........互相争斗,起兵仇杀。各具奏行,勘至万历二十四(1597)年方结。”谭黄二姓原本投马土司,而后附籍万县,马斗震效尤,马土司不满而引起的仇杀,成都府判定,“谭大科等照仪仍归汉籍,相应解审,候解详允,将谭大科、黄正中、谭正心归附汉籍当差,仍遵前案,间有土田,仍认纳土籍差粮,不得推闪,逋负以后,土民亦不许援此脱漏土籍,别无应勘情节。”谭黄附籍已成事实,其余不得效仿。即谭黄二姓从万历十四年附籍万县,应是从石砫分离出去。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磨刀溪自古属于万县,到石砫土司时期至万历年间隶属石砫,万历到1956年1月,隶属万县,1956年1月至今隶属湖北利川福清祠堂家谱族谱。
(赵青松话说谋道古镇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