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就按某些人意淫的逻辑,本是吴川人的陈兰彬也算是“广府人”——严格来说不是,吴川今属湛江市,古属高州府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那么莆田祠堂家谱族谱,为什么陈兰彬要给合浦客家陈氏宗祠题匾呢?
是不是真的像某人所说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吴川陈氏是合浦客家陈氏的祖先呢?
正确的答案会让某人大跌眼镜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为了理清这段历史,我们来回顾一下合浦陈氏和吴川陈兰彬的家世源流莆田祠堂家谱族谱。以下的内容是基于族谱正确的前提下叙述的。
陈兰彬一族的家世源流
据资料显示,乾塘陈氏始祖为原籍福建甫田的陈经,其兄为陈正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据“陈氏家族”《粤西雷州之陈氏概况》一文,南宋陈文龙第四子梦麟字兆吉,生二子:彝诚号八宣,彝训号汝楫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八宣曾任松江府通判,宋亡,落籍高凉,往琼南依兄汝楫,后返吴川。
《粤西雷州之陈氏概况》文章片段截图
仍据上面提到的文章,“八宣字自成,又字睦德,生三子:陈正、陈宝、陈经莆田祠堂家谱族谱。陈正曾任福建汀州府武平县教谕,后卜居乾塘米稔村,生三子:永昌、永清、永源,永清迁居广西乾礼村;陈宝字席珍,曾任教谕,卜居石城(现廉江市)乾案村;八宣第三子陈经榜名伯镇,元初任化州教谕,为乾塘陈氏始祖。”
又据“陈氏家族”《广东湛江吴川陈氏源流和陈氏宗祠》一文,“乾塘陈氏大宗,吴川陈氏多出于此宗,乾塘本属于吴川,后划给湛江莆田祠堂家谱族谱。乾塘陈氏大宗乃吴川又一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先祖陈文龙乃福建莆田人士。……后陈正之弟陈经,迁石龙乾塘……外迁的主要有吴川、廉江、信宜、高州、茂名、北流等地。”
陈兰彬
据吴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介绍,陈兰彬(1816~1895年),字荔秋,清吴川黄坡村人莆田祠堂家谱族谱。22岁以优行贡京师太学,咸丰元年(1851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中进士,选拔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充任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
陈兰彬为大清第一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大使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陈铭枢一族的家世源流
据璋嘉陈氏族谱记载,八十三世宋朝进士陈魁公,携97人从江州德安县迁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庄开基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在福建期间,也经历了几次迁移,首先是八十七世陈孟二公迁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来苏里州市瓦子巷,九十世陈立成生三子,长子念国,次子念文,三子念邦。
上杭瓦子街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湖(陈氏)始祖念邦公携妻挈子,千里迢迢,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来苏里州试街瓦子巷迁来广东省城居住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时值朝乱国争,四海不靖,广州城难于安居莆田祠堂家谱族谱。故又继续往西南迁徙至吴川县,后又迁到广东省廉州府合浦县兴中里六湖(今广西合浦曲樟)九塘下村开基创业。陈念邦公第八代世裔孙陈其鼐是由闽迁廉的开基始祖。
续后数代,人口渐增,念邦公的后裔又陆续分迁各地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宗弟兰彬拜祝”
据陈海春撰写的《客家往事(九十一):陈兰彬与合浦客家》一文称,咸丰三年(1853年),陈兰彬考中进士之后,曾到合浦“认宗拜祖”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清同治二年(1863年),陈兰彬来到廉州附城总江与合浦举人陈胜经、六湖(六湖垌,即今曲樟乡)奉政大夫附贡生陈清藩等16位知名人士商议修建陈氏族人之四十三世祖太邱长陈实公祠(即陈族太邱祠)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同时还修建学校,名为太邱书院(又名太邱祠或廉州陈家祠)。
咸丰年间,正好“土客”关系紧张,还发生了惨烈的“土客冲突”,可吴川的陈兰彬似乎未受民系纷争的影响,仍然和合浦璋嘉客家陈氏过从甚密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陈兰彬不知道会不会讲客家话,可璋嘉陈氏讲的是客家话,现在也不知他们当时是用什么方言进行交谈了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陈兰彬的题词
这篇文章还提到,光绪十三年,陈兰彬还到现曲樟乡曲木村进行寻宗拜祖,并为陈文山祝寿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在曲木土围城的“新城”祖公堂里,现存横匾一块,楷书“春酒介眉”四个大字(字意取自《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酒,冬天酿酒,春天始成,故名春酒。”“介”,祈求,“眉寿”,长寿,古人认为眉毛长的人寿命也长,意思是酿好的春酒藏地窖,准备来春祝福那些“寿星老”)。
“春酒介眉”牌匾
落款:前为“赐封登仕郎文山先生暨德配张孺人秩开一双寿”后为“光绪十三年正月宗弟兰彬拜祝”(这是否能说明陈兰彬认璋嘉陈氏为祖?)莆田祠堂家谱族谱。这是陈兰彬为陈文山题写的寿词。而且,在老城大门对联楷书:“有虞世泽,欲伴家声”,据说亦是陈兰彬手迹。
陈兰彬对璋嘉陈氏宗祠很重视
另据合浦县文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由合浦县政府出资成立)开设的“合浦文博”公众号记述,陈兰彬看到在这偏僻的山村有一座这么气势恢宏的陈姓祠堂,显得很高兴,可看到祠堂没有一副像样的对联,又甚感遗憾莆田祠堂家谱族谱。璋嘉族老知其善对,便趁机请他为陈氏宗祠题写对联。陈兰彬满口答应说回去后写好叫人送来。
陈兰彬回去之后,即写了一副门联,联曰:“家声传颍水,庙貌壮廉湖莆田祠堂家谱族谱。”上联说的是璋嘉村陈姓一支来自河南颍川,下联说的是陈氏宗祠辉煌壮观,在大廉垌、六湖垌首屈一指。
与此同时,陈兰彬还撰写了两副长联莆田祠堂家谱族谱。一联曰:“圣世兴贤知德庇圭璋嘉言罔状;宗祠崇祀睹香升俎豆式礼莫衍。”另一副为:“地毓鸿才允宜髦士奉璋嘉德无违隆享祀;天垂象巍还冀史官载笔贤人复聚证祥符。”门联刻在两块长条石板上,两副长联则分别刻在四块长木板上。陈兰彬特派专人送至璋嘉。
这三副对联,现在还保存在璋嘉的陈氏祠堂内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由此可见,陈兰彬对陈氏宗祠的建设很重视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功德牌匾
现在,璋嘉陈氏祠堂屏风上还悬挂有三块功德牌匾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左边,为纪念清朝翰林院庶吉士、随带军功加四级之陈兰彬的,上书“翰林院庶吉士”;右边,为纪念清朝光绪六年获赏换花翎之两广总督府督标陈才业的,上书“赏换花翎”;中间,为纪念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九日、由国民政府授予上将军衔之陈铭枢的,上书“上将第”。
陈铭枢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陈兰彬和陈铭枢都是从福建迁到广东的,都源自同一姓氏,陈兰彬到底是不是客家人,这个不好确定,可陈铭枢是客家人却是确切的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合浦璋嘉客家陈氏和吴川黄坡陈氏的关系,也许只是源自中原、源自福建而已,即民间所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陈氏邮票
吴川陈氏并不是合浦客家陈氏的祖先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我们不能因此颠倒是非,混淆视听莆田祠堂家谱族谱。
我们更应该放下成见和民系纷争,不抹黑,不污蔑,不自大,不自卑莆田祠堂家谱族谱。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要团结,不要分裂。
再说个题外话,陈兰彬善对,据说以下是其所撰的上联“陈米陈醋陈陈相因推陈出新酒”,一直尚无应对者莆田祠堂家谱族谱。你能对得了吗?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