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称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立县吉林祠堂家谱族谱。明王朝在香山设立卫所屯田,开发沙田,村落人烟逐渐稠密,儒学教化在乡间普及。明中期以后,士大夫在地方上大力推广儒家礼仪,许多乡村纷纷编修族谱,建立祠堂,设置义田,聚族而居。对一个宗族来说,祠堂就像是一条纽带,把同根同源的血脉宗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接下来就让大家跟随我们的栏目一起深入了解中山的宗祠历史和建筑文化。
濠头郑氏大宗祠
“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 一言不可妄发 一行不可妄为 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这是中山市博物馆历史陈列展厅中,展示的香山县濠头村《义门郑氏家谱》载《浦江郑氏规范》选录中的内容吉林祠堂家谱族谱。义门郑主要分布于中山的濠头、石岐和沙溪。据濠头《义门郑家谱》记载,濠头郑氏传自浙江浦江一带,当时郑氏族人团结一致,重情重义,有“义门郑”的美誉,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江南第一家”。后来因为一场大火,不得不分散而居,南迁各地。
香山县濠头村历史上曾有18家郑氏宗祠,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所剩无几吉林祠堂家谱族谱。现存最大的郑氏宗祠,是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联富社区濠头小区开发区第三小学东北侧的郑氏大宗祠,它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2005年再修,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
濠头郑氏大宗祠正景
祠堂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三进,总面积约1025平方米吉林祠堂家谱族谱。其中头门和中堂为近年重建,“浦江世泽”牌坊和后堂为原有建筑。后堂为硬山顶,龙舟脊,镬耳山墙,黄琉璃瓦当,瓦当上有“福”字,青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穿斗与抬梁混合木架构。前部设卷棚廊,廊下施斗梁架,设雕花柁檄,后部设雕花木神龛,左右两稍间为偏房。
濠头郑氏大宗祠三进木梁架
“浦江世泽”牌坊,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清雍正八年(1730)重修,1992年、2005年再修吉林祠堂家谱族谱。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长11.8米,宽4.05米,通高8.5米,花岗石雕凿构筑,榫卯结构。三楼均为歇山顶,各层均用石雕斗栱承托。正间楼顶两端镶鳌鱼石雕,次楼外端镶博古石雕。牌坊正、背面正间字牌中间分别阳刻“浦江世泽”“昭代褒崇”字样,两侧阳刻人物图案。牌坊四柱前后镶抱鼓石夹护,下部有花岗岩砌筑台基,正、背面各有三级石阶。该牌坊是中山现存较好的、始建年代较早的牌坊建筑之一。2010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浦江世泽”牌坊正景
濠头郑氏大宗祠原制规模较大,体现了典型的中山清代祠堂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吉林祠堂家谱族谱。
(本篇来源中山市博物馆,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该公众号授权和署名吉林祠堂家谱族谱。中山市博物馆 微信号zhongshanmuseum_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