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又到清明 我们该如何祭祀逝去的亲人?:祭祀的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节日之一,可是近几年,这个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节日却变得“俗气四溢”, 虽然清明节未到,可在公墓外的一些摊位上,“笔记本电脑”、各款“手机”、“小姐”“伟哥”等五花八门的祭品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散落在不少墓地前。这些奇异、古怪、庸俗的祭奠方式给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既亵渎先人英灵,毒害人们心灵,背离了扫墓的初衷,也玷污了清明节的‘清明’和‘明净’。 清明节,我们该如何祭祀逝去的亲人呢?

   传统失落 文化逆差:中国难成文化大国?

   今年年初,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重阳六大重要传统节日尽收其中。

   有专家学者呼吁:政府应该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可调整双休日,在清明节前后放三天假,让人们尽情享受亲情、乡情。早些时日媒体也曾报道,热炒已久的将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倡议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并有望进入立法程序。

   将历史悠久,极富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质,传统节日以法定假日的形式进行保护,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的式微,不是仅仅通过法律就可以保护、振兴的。

   传统节日之困

   有人说,春节前夕寒风中长龙似的购票队伍,拥挤的列车;中秋节月饼市场的火爆和越来越华丽的月饼礼盒包装;清明节的交通堵塞等等,无不说明这些传统节日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传统节日似乎没有真正远离我们,人们照样热衷于过大年,吃年夜饭,照样热衷于中秋节的团聚。

    然而不管你信不信,中国传统节日确实在淡化。它的淡化表现在与洋节的对比上;表现在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繁琐模式的厌倦上,中年人对传统节日的负担和沉重感上;表现在节日的传统文化氛围的缺失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最近发表
随便看看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