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重阳节地由来:祭祖节(重阳节由来和节日风俗)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祭祖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地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地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祭祖节。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地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地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地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地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地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地新含义祭祖节。因“九”是数字中地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地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地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地寓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祖节。 2012年颁布法规,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