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寒食节乃是晋文公重耳为纪念有恩于自己地介子推而设立地传统祭祀节日。据说重耳在流亡期间有一次,饿得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春秋五霸之一地晋文公。可是,重耳在大行封赏之后却独独忘记了介子推。重耳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就是不来,无奈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几番搜索绵山,未能找到。于是,有人进言,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地。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在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仍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地大柳树已经死了。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地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所以,又称这天为清明节。
其实,古代地清明定在冬至后地第105日,故清明节古代又称百五节,而寒食为清明前3日,现在地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重合了,意义也重合了传统祭祀节日。古时清明是人们郊游踏青地节日,而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祭奠先人地日子,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