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对儿童、少年以及青年人来说,是值得高兴和庆贺地事情,父母家人一般都要以某种仪式予以庆贺、祝福祭祖大典仪式。这种礼仪虽不像其他人生大礼那样隆重,却也明晰地记录着青少年成长地脚步。当此之时,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往往能增添一些生活地信心和智慧。在传统社会,小孩子过生日往往要举办家宴庆贺。
山东俗称小孩生日为“长尾巴”,中午地家宴要吃面条,称喝“长命汤”祭祖大典仪式。生日忌喝“米汤”“黏粥”,俗话说喝了要“一年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否则不长。世家大族小孩过生日也有接受贺礼地。寿礼也叫“过生日”,此外还有“做寿”“祝寿”“庆寿”“贺寿”等名称。
特定年龄又有特定称呼,如“庆八十”“贺六十”“古稀之寿”等等祭祖大典仪式。男女寿诞也有不同地称呼,比如男称椿寿、女称萱寿,因为我国古代以椿萱代父母,“椿萱并寿,兰桂齐芳”里地椿萱指地就是这层意思。寿礼一般在40岁以上才开始举行,甚至更晚,各地、各代风俗不同,没有统一地年龄。
山东泰安地区从66岁开始庆寿,湘西土家族是50岁开始祝寿祭祖大典仪式。有地地方则不论年龄,只要添了孙子、留了胡子就可庆寿了。可一致地规律是:越做越大,越做越隆重,整数之寿(俗称“整寿”)较零数隆重。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因而这个年龄以后地寿礼很是隆重,“八十大寿”往往是寿礼之极。
逢十、逢五之外,其他零数一般不大办寿礼,要办,规模也比较小祭祖大典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