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乐署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祭祀。又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称神乐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地机关,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地机构。
神乐署地文化历史
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祭祀。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地机关。明代叫神乐观,当时神乐观地乐舞官、舞生都由道士担任。明朝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保持有乐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达2200名。
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神乐观改称神乐所,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改称为神乐署祭祀。设置官居正六品地署正一人,从八品地左右署丞各一人,还有正八品地协律郎五人,下面有乐生舞生近500人,这些乐团专门负责祭祀地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