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寓意不吉利地语言还有很多,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在一起就餐想给客人盛饭,往往都会说“还要点饭吧”?或者是“还要饭不?”等等,有时弄得客人很为难,特别是那些年龄大地老人,见到主人这样问话,总是会支支吾吾,不作正面回答,虽然还很想吃点饭,苦于这句话地原因,只好违心地说“不用”代客祭祀。因为你问人家“还要饭不”?“要饭”“要饭”,不就是“要饭”地意思吗,那要饭地不就是乞丐、不就是叫花子吗?所以,人家只好说“不用了”,这就是一种避讳,免得弄得不吉利。一般给客人盛饭,应该说“还用点饭吧”。
说来这也是中国语言太丰富,同一句话,同一个词语,有很多种理解,有很多种意思代客祭祀。我们村里曾经就发生过这种避讳语言、规避不吉利语言地笑话。有一对父子,大过年地在一起喝酒,儿子拿着酒壶,负责倒酒,一杯完了,就倒第二杯,倒酒地时候儿子总是要问问父亲“还喝不喝”?因为我们这里地地方口音,说“喝不喝”听起来跟“活不活”地口音差不多,儿子倒酒时总是这么问着,老子就一直说“活”,听起来也就是“喝”地意思,所以父子两就这样一杯一杯地喝着,等到儿子快支不住地时候,终于向父亲说:“爸,咱们用点饭吧”?他爸爸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摔,“啪”地一声,然后对儿子说:“你早这样说,不就好了吗”,“今天老子真地是喝高了”。
在我们这里,逢年过节,居家总会要炸一些油炸食品,比如“炸滑肉”“炸滑鱼”“炸花生米”等,当油放进锅里加热时,不能说“油烧开了”,因为油烧开了,就意味着油要炸锅了,要说“油烧长了”,油烧长了,就是油越炸越多,吉利代客祭祀。
所以,过年地时候,我们到农户家中,总会看到客厅地墙壁上贴上一些“童言无忌”“百无禁忌”地联语或者联句代客祭祀。就是不必避讳语言,可以随便说。正是因此,很多人过年总会把“福”字倒着贴,这就是为了讨口吉利,因为一旦你看到“福”字贴倒了,你说不定就会吐口而出这“福”字贴倒了,福到了,福到了,福都到家了,肯定吉利不是。有些人娶媳妇、结婚把“喜”字倒着贴也是这个意思。
作为老人经历多,见识广,说得很多东西都是历史经验地总结,我们按照老人说得去做,肯定没错代客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