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喀什古城耿恭祠堂(喀什古城耿恭祠介绍)

喀什古城耿恭祠堂

        漫步于纵横交错的喀什古城里,根本就无法辨明方向,打开手机高德地图,发现在古城的东北角,有一座祠堂——耿恭祠。耿恭,听这个姓,对东汉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会想到这位不是一般人物,很大可能跟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四的耿弇(yǎn)有着什么关联。百度一下,果不其然: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大臣、名将,上谷太守耿况孙子,耿广儿子, 建威大将军耿弇侄子。顺着高德导航,一路走去,这里或许是整个喀什古城最该祭拜的地方。

        说到这里,就顺便把东汉耿家简单介绍一下。大家是否知道,有一个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近两百年的家族,每个人都对历史贡献巨大,然而听说过他们的人却是极少。这个家族就是东汉一朝的耿氏家族,耿家将,其代表人物为东汉开国名将耿弇,东汉军魂的缔造者耿恭,还有为大汉王朝终结北匈奴的最大功臣耿秉和耿夔。

        第一位出场的就是耿况。耿况(?-公元36年),字侠游,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后面的人籍贯都是这里,就不注明了)人,东汉大臣。因通晓经术,起家郎官,出任朔调连率(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朔调郡,太守改称连率,这王莽改的什么玩意儿)。在长子耿弇劝说下,归顺大司马刘秀,参与消灭王郎、平定彭宠叛乱。光武帝称帝,册封喻糜县侯,迁居洛阳。建武十二年,耿况病故,谥号为烈。

        耿况的子孙后代,在东汉一朝,两人当上了大将军,九人当上将军,位列九卿的有十三人,娶公主为妻的有三人,列侯达十九人,担任过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级别官员的上百人。这也就是前文所说听到这个姓,就知道不是一般人的原因所在。

        第二位出场的也是名气最大的这位就是耿弇。耿弇(3年~58年),字伯昭,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弇喜好兵事,随父投奔刘秀,授偏将军,参与平定河北地区。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好畤县侯,败延岑、平齐鲁、定陇右,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屡立战功,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耿弇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曰愍侯。耿弇将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引蛇出洞等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受历代军界推崇,并成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第三位出场的就是今天的主角耿恭。前面提过喀什古城东北角有座耿恭祠,而在耿公祠的下面,还有一片小小的水域,为古城带来一股灵气,这就是九龙泉,这九龙泉还有一个名字,就叫耿公泉。其实耿恭并没有来过喀什,那么为什么喀什会有他的传说及祠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内容。    

        耿恭的父亲耿广很早便去世了,耿恭年少时就成为了孤儿,其人慷慨多谋略,有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74年)十一月,骑都尉刘张出兵攻打车师,请耿恭担任司马,和奉车都尉窦固以及耿恭堂弟驸马都尉耿秉打败并使车师投降。东汉朝廷开始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任命谒者关宠也为戊己校尉,屯守前王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每个驻屯地各设几百人。耿恭到达任所,送文书到乌孙国,显示东汉朝廷的威望恩德,牢牢控制了匈奴进出西域的咽喉要道,于是这里成了汉朝军队在西域的中心,后来,它被人们称为北庭。上文介绍班超在于阗、楼兰、莎车等地应运自如地游说,动摇这些王国与匈奴断交,归附汉朝,正是得益于耿恭在这里的镇守。班超处于动中,耿恭处于静中,遥相呼应,或许正是因为班超主动出击,耿恭原地守防,所以耿恭的名气不如班超大,但耿恭的功劳却不容忽视。

        永平十八年(75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攻打车师。耿恭派司马领兵三百人前往援救,途中遭遇北匈奴大军,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于是北匈奴打败并杀死车师后,继而攻打金蒲城。由于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便亲自登城与北匈奴人交战。耿恭把毒药涂在箭上,传话给北匈奴人说:“这是汉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于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伤口处血水沸涌,大为惊慌。当时正好出现狂风暴雨,耿恭军乘雨攻打北匈奴,杀伤众多北匈奴人。北匈奴人十分震恐,相互说道:“汉军有神力,真可怕啊!”于是解围撤退。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因疏勒城边有溪流可以固守,便率军占据该城。七月,北匈奴再次前来进攻耿恭,耿恭招募先锋几千人直奔北匈奴,北匈奴骑兵逃散,在城下堵绝溪流。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仰天自语:“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刀刺山,飞泉涌出,现今大汉国家强盛昌明,自有上苍保佑,岂会是穷途末路!”说罢整好衣裳,点香对井而拜,祷祝神明的佑护,尔后坚持不懈地往下挖。苍天不负有心人,一股清澈泉水终于喷涌而出,众人齐呼万岁。耿恭便命官兵在城上泼水给北匈奴人看,北匈奴人感到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于是领兵撤退。

        永平十八年(75年)六月,西域的焉耆和龟兹两国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陈睦全军覆没,北匈奴的军队则在柳中城包围关宠。永平十八年八月,汉明帝去世,朝廷正是大丧之机,没有派出救兵。于是车师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士兵进行抵抗。车师后王夫人的祖先是汉人,经常暗中把敌情告诉耿恭,又供给他粮食军饷。几个月后,汉军粮食耗尽,便用水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兽筋皮革。耿恭和士兵以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众人全无二心,但死者日渐增多,只剩下了数十人。北匈奴单于知道耿恭已身陷绝境,定要让他投降,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说:“你如果投降,单于就封你做白屋王,给你女子为妻。”耿恭引诱使者登城,亲手将他杀死,在城头用火炙烤北匈奴使者尸体。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出典于此。北匈奴单于大为愤怒,又增派援兵围困耿恭,但仍不能攻破城池。当时,关宠上书朝廷请求救援,汉章帝采纳司徒鲍昱的建议,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一作段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队,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

        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进击车师,攻打交河城,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北匈奴惊慌而逃,车师再度投降东汉。这时,关宠已经去世,王蒙等人打算引兵东归。耿恭的一位军吏范羌当时正在王蒙军中,他坚持要求去援救耿恭,其他将领不敢前往,便分出两千救兵交给范羌。范羌经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途中曾遇到一丈多深的积雪。援军精疲力尽,仅能勉强到达。耿恭等人夜间在城中听到兵马之声,以为北匈奴来了援军,大为震惊。范羌从远处喊道:“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队迎接校尉了!”城中的人齐呼万岁。于是打开城门,众人互相拥抱,痛哭流涕。次日,他们便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击,汉军边战边走。官兵饥饿已久,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三月抵达玉门时,只剩下了十三人。这十三人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中郎将郑众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并上书朝廷说:“耿恭以微弱的兵力固守孤城,抵抗匈奴数万大军,经年累月,耗尽了全部心力,凿山打井,煮食弓弩,先后杀伤敌人数以千计,忠勇俱全,没有使汉朝蒙羞。应当赐给他荣耀的官爵,以激励将帅。”耿恭到达洛阳后,鲍昱上奏称耿恭的节操超过苏武,应当封爵受赏。于是任命耿恭为骑都尉 ,任命耿恭的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县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职。耿恭母亲在此之前就已去世,等耿恭回来,补行丧礼,汉章帝下诏派五宫中郎将馈赠牛和酒解除丧服。

点击播放视频

        耿恭坚守疏勒城,处百死之地而矢志不渝,维系的是大汉的尊严。落日余辉下的汉王朝鼓足余勇千里远征,亦不失为强悍血气之举。因为有了耿恭,才有了王维诗中“誓令疏勒出飞泉”的豪情,也才有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它继承下来的是延绵千年,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忠贞气节和尚武精神。

        一千八百多年之后,随左宗棠西征大军驱除阿古柏,收复喀什噶尔的刘锦棠,因为仰慕当年耿恭艰苦守卫300多日的疏勒城,深为其精神与气节所拜服,下令在喀什噶尔回城的最高处,修建了耿恭祠,也叫耿公祠、耿公楼,以表达对耿恭的景仰之情。后来,这个最高的位置就叫耿公台,脚下的九龙泉叫耿公泉,连这片区域在民国至解放初期都叫耿公区,后来更名为亚瓦格街道。

        1956年3月5日喀什大地震,将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耿恭祠震倒,后来在反对封建迷信,以及当时消除所谓“大汉族主义”的思潮下,将耿恭祠彻底拆除,并且将民国时代这一片耿公区改名为亚瓦格区,将耿公台下的耿公泉改作布拉克贝希。时隔60余年,人民政府对喀什老城进行修缮、改造,耿公台上又重新挺立了名震四方的耿恭祠。

        高耸的耿公台两侧有通道,拾级而上可直达耿恭祠。台阶中央,矗立着耿恭的铜像,器宇轩昂跨在奔驰的骏马上,战马前蹄高高腾起,鬃毛飞扬,尽显大汉军魂的英武之态。

        棕红色的山门不很宽阔,却精致庄重。两旁圆柱上一幅楹联赫然入目:“忠勇耀天宇,结义铸边魂”,对仗工整,言简意赅,道尽了耿恭的气魄与风骨。

        耿恭祠前,一副楹联:泣血筹边千秋业,掬心报国百世钦。

        耿恭祠主楼后面是定远楼,系五层阁楼,小桥精致,木梯盘旋而上,登顶远眺,喀什胜景尽收眼底。

        尽管耿恭没有来过喀什,但是东汉南有班超守盘橐城,北有耿恭守疏勒城,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其精神力量足以振奋后世戍边将帅,所以才有了喀什耿恭祠这一附会的名胜古迹。如今喀什不仅有盘橐城,又复建了耿恭祠,班超与耿恭这两位名将的元素融合在了喀什,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逐渐拂去历史厚重的尘埃,显露那些激荡岁月的光辉征程,让后世铭记英雄的事迹,继承中华的脊梁。

喀什古城耿恭祠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