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任扎萨克亲王僧格林沁因战功授“博多勒噶台亲王”爵。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荣归故里,为了尽孝将其老坟修缮一新。同时为了表示对祖上的孝忠,在博王府东3华里处,修建了一座王府祠堂。
祠堂,坐北朝南,背靠坨岗,南临草甸。祠堂围墙高约2米,用红漆粉刷,墙头琉璃瓦顶。门厅5间,青砖瓦房,东西各开一角门,宽约1.5米、木板两扇门。正殿5间,亦青砖瓦房,前有月台。正殿内当时供奉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亲王的牌位。依次有彰吉伦多罗郡王、布达礼多罗郡王、扎葛尔多罗郡王、岱布多罗郡王、阿拉布坦多罗郡王、罗布藏喇什多罗郡王、齐默特多尔济多罗郡王、巴勒珠尔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多罗郡王的牌位依次排列。牌位上书其姓名和职爵。每个牌位前陈放供桌一张,上置香炉供品。后增设的牌位有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还有伯王长子那尔苏贝勒(非扎萨克,死后追封亲王),还有一张空置的供桌没有牌位,应是博多勒噶台亲王阿睦尔灵圭的,可是阿睦尔灵圭亲王病故后,其子和希格未及为其父立牌位。
正殿后面,还有9间后殿。正殿与后殿,以青砖铺就的甬道相连。后殿中供奉着明安子栋果尔及其弟兄们的牌位。因为他们都是科尔沁左翼后旗各努图克首任伊合达。疑惑不解的是,祠堂里没有明安的牌位,何因何故不得而知。
祠堂大门外,东西各有3间青砖瓦房,是看管祠堂的喇嘛佣人的生活住所。解放前这里有10几名喇嘛,为祠堂诵经理佛,有10几名佣人常住这里,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日伪时期,1937年6月至10月,伪满旗立第二小学建校舍期间暂住于此,于当年11月迁出,搬进新校舍。
1949年后,博王府祠堂,一度为旗公安局监狱,1955年,旗委、政府,西迁甘旗卡,祠堂闲置。1963年,科尔沁左翼后旗耕读师范学校曾在此建校。1966年,博王府祠堂遭“文化革命”“破四旧”之灾,全部被毁坏,夷为平地。
通辽科左后旗博王府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