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佛山举行骨灰植树公益活动 绿色殡葬与互联网祭祀

佛山举行骨灰植树公益活动,绿色殡葬与互联网祭祀

“这里山青水秀,也很安静,希望你能住得高兴。”轻挖一处土坑、倒入爱妻骨灰、栽下一颗罗汉松,撒下数瓣菊花……在高明区更合镇长青林一角,91岁的李伟文躬身细语,说完自己心中最后一番衷肠,神情平静淡然。

10月31日,由佛山市民政局主办的佛山市第十七次“骨灰植树,回归自然”公益活动在佛山市长青林骨灰植树基地(以下简称长青林)顺利举行,全市共有137份骨灰进入基地。据统计,该活动自2005年发起以来,全市累计参与树葬的骨灰已经超过1.24万份。

当天上午8时许,超过百名市民来到佛山市殡仪馆,共同乘车前往高明区更合镇,大家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托着骨灰,徐步向前,显得从容而坦然。

“她生前就希望死后能够回归自然,这次也是来完成她最后的遗愿。”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91岁的李伟文表示理解和期待。

原来,和妻子一同从事医务工作数十年,他直言见惯生死,“死亡并不代表结束,她永远都在我的心里。”

来到长青林后,看到过往参与骨灰植树活动种下的罗汉松已青葱一片,周边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李伟文心中感到欣慰,表示此处风景优美,妻子如若知道能定居在此,必然感到满意。

“老爸,这里环境很好,我会经常来看您的。”忙碌的人群中,还有市民庞女士和家人们不慌不忙地将四棵罗汉松种下,泥土下长眠的除了她的父亲,还有爷爷、奶奶和伯父一家四口。

提起逝世的父亲,庞女士潸然泪下。“爸爸曾说过百年后希望回归自然,但我始终舍不得,所以此前一直将他骨灰存放在殡仪馆。”庞女士说,这些年来她始终很纠结,得知长青林风景优美且能够进行骨灰树葬后,主动报名参与。

2005年起,佛山市便在每年清明节当月第三周的周末统一开展骨灰植树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骨灰树葬。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骨灰植树活动时间略有推迟,但市民参与热情依然高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黄伟锋介绍,目前全市累计参与树葬的骨灰已经超过1.24万份,文明祭祀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近年来市民政局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除了骨灰植树这一方式外,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也逐渐被公众接受。

今年清明期间,由于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市宣布暂停清明现场祭扫活动,为弥补市民不能现场祭扫的追思之情,佛山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纷纷组织开展鲜花代祭和网络祭祀活动,倡导市民居家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时值清明,在此公祭,传承孝道,倡导殡改……”清明当天上午10时30分许,在佛山市殡仪馆内,10名工作人员伴随着款款深情的祭词,神情肃穆而庄重的向馆内骨灰楼敬献花篮和花束。

通过网络直播,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看到此番情景,市民陆桂芬表示,“多谢你们,代替我们向先祖寄托哀思,真的很贴心。”

家住南海的何女士通过网上“时光纪念馆”为亲人创建纪念空间后,对这一新型绿色、低碳、文明的祭祀新方式感到认可。

“现在祭祀的烟火气越来越少,文明祭祀正在走进每一个人的心坎里。”佛山市殡仪馆副馆长莫奕嵩表示,此前清明期间的烟火气常呛得让人流眼泪,但近年来情况逐渐好转,瓜果、鲜花开始陆续取代香烛、纸钱,祭祀变得愈发“清明”。

2020年清明节当天,我市43家殡葬服务机构累计代献花篮(圈)750个、鲜花39万支。据统计,整个清明期间,我市通过“粤省事”“云祭扫”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14.5万人,各区自建网络祭扫平台访问量也超过129万人次。

上述成效,其实是我市殡葬改革下的一道缩影。随着殡改的持续深入,我市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优化。

黄伟锋表示,目前佛山市已成功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城乡节地安葬公共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全市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含殡仪馆骨灰楼)、骨灰树葬设施(花葬、草坪葬等)的区级行政区域覆盖率也达到100%。

随着近年来逐渐重视环保议题,市内不少殡葬服务机构也开始改革。其中,佛山市殡仪馆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对馆内7台火化炉进行节能改造和升级,极大降低殡葬业务对于环境的污染。

南海区殡仪馆在2017年实现了火化设备从使用柴油改为天然气,成为了广东省第一家使用天然气进行遗体火化的殡仪馆。截至目前,佛山市殡仪馆、南海区殡仪馆和三水区殡仪馆等3家殡仪馆达到省级标准以上水平。

除了硬件服务的提升外,殡葬改革的核心,其实是为了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实惠的殡葬服务。

为此,近年来市民政局主动调整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标准和扩大免除对象范围,不仅于2013年11月起免除佛山户籍人员的五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更是于2015年8月将免除限额定为免除七项、最高每例可免1320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年佛山市共为10.5万名群众免除了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金额6500万元。

佛山举行骨灰植树公益活动,绿色殡葬与互联网祭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