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除夕祭祖之拜先人

除夕祭祖之拜先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来留下有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也有传承千古的民俗礼仪。其中祭祀最为隆重,也少有变之。孔子一生所致克己复礼,此“礼”便是周礼。而周礼又传承和规范“商”之祭祀,并以此开枝散叶形成一套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因此周礼奠定了中国文化最初的内容。

我的家乡寨子村隶属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根据县志记载,周至县在周朝时期属辎重要地,终南为县城所在地。至于我们村形成于自然村造册记载要等到东汉时期,但我想肯定长期以来有人居住。因为中国大陆农耕形文化区别于西方海洋形最大特点是“守”,人们终其一生的目标是安居乐业。文史记载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保存至今,但有两样东西却能保存下来,一个是礼,另一个就是方言。这被誉为历史的活化石,他们通过口口相传,亘古不变。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年三十下午打扫庭院,贴完对联后,要在家中举行最为隆重的祭祖之礼。通常分为请灵、献祭和行礼。

请灵也称上坟,三十下午由家中长者携男性全体成员去祖先坟前烧纸。从小我就跟着长辈去上坟,因此“坟”文化对我影响很深,我认为那就是中华文化的根。

《周礼》中将神分为“人神”和“自然神”,远古时期的泛神论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不理解而无法驾驭。而这些自然现象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起居和农业生产。因为人们将这种无法操控的力量称之为天神,开始敬仰,形成祭祀。传承至今通常为家宅六神,土地、灶神、仓神、财神、龙王、牛马王等。三十下午还需要贴这些神像,记得我7岁那年创业就是去镇上批发站买这些神像然后拿回村里挨家挨户卖,赚个差价。

《周礼》中将人神分为十四种,包括神话人物、祖宗、功臣圣贤等,人神也能降福,为求得保佑也会加以祭祀。神话人物和功臣贤胜距离我太遥远,祖宗却在身边。我们常把去世的人成为鬼,这是来源于周礼。《说文·鬼部》曰:“人所归为鬼。”《礼运》又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祭义》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古人认为,人死后便归成为鬼,鬼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也是需要生活和吃饭。

因此我更愿相信去世是人生的一种归去,归去到另一个世界。饮水思源,祖先去了我们就能从此遗忘吗?显然不可以,但若是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也不可以,毕竟先人驾鹤西去,活着的人还应继续生活下去。在纪念与遗忘的矛盾中,人们寻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祭祖。在重大节日到来之时,我们活着的人去祖先家里,也就是坟地去邀请祖先回来团圆。坟头添新纸,说明后继有人。上坟的队伍庞大,说明人丁兴旺。从宗教角度讲,这解决了人死后去往哪里的一个终极问题。从现实社会角度讲,这也对现世人活着起了约束和奋斗的意义。换句话讲,解决了“人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人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因为你的祖先没有死,而是归去到另一个世界去看着你,去保佑着你,你要做好事,好好的活。因为你做了坏事那是“修先人”,做了“忘恩负义”的事,仙人的坟头会冒烟。因此,祖先的归去,这件自然界中一个生命的循环往复的事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价值尺度。

上坟的时候总是会带上一把铁锨,清理一下坟头荒芜的杂草。我爷生前爱干净,后人也要遵从。另外,上坟的时候需要向祖先汇报一下今年的生活状况,家中是否添丁,生活是否美满,可曾还有遗憾,做过哪些错事,是否有愧对祖先之嫌。如果没有,稍微留下一点眼泪以表追思之情,烧纸磕头,请回家过年。人无知而无畏,宗教是解决人类道德问题。当你心生敬畏时,坏事不敢做。

请灵也是认祖归宗的一个过程,至少知道自己家里的祖坟在哪,是谁的孩子,祖上出过什么样的人,是王侯将相还是贫民百姓。上坟的路上长辈通常会讲一些祖先生前的一些故事,口口相传,我想有一天我也会给我的孩子们讲,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

献祭是将族谱悬挂于厅堂墙上,摆上八仙桌,美味佳肴供奉祖先。先人之灵回来后,就在这族谱上。“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也有讲究。“女祝掌之内祭祀,凡内祷祀之事。”祀是报福,报福记得求而报之。祀音通食,祭献食品,供其享食。《春官·大仲伯》曰:“以冬蒸祭先王。”冬天,万物都成熟了,所以进献的物品众多。蒸者,众也。《诗经·小雅·天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可见献祭的祭品自古便是食物众多,摆满八仙桌,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记得会蒸各式的馒头还有关中特色蒸碗。新鲜水果,鸡鱼肘子,还有瓜子花生等干果。

行礼又称拜先人,这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一件事。这一天换上新衣服,准备好自己的袋子,开始三五成群挨家挨户拜先人。进门之后,对着人家族谱先作揖,再磕三个头,再作揖。然后就可以领到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瓜子。积少成多,一宿下来大概能挣个一斤多。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这对于孩童来说才是过年。当时我们一般只拜自己队上的先人,不是整个村都拜,那有点累,得磕多少个头啊。但是有一年,我们去了二队拜,因为听那户人家给一个小孩一毛钱。天哪,一毛钱对于那时的我们是一笔巨款。于是,那一宿,我们去他家拜了两次。

成年人的拜先人和小孩有区别,不是挨家挨户都去拜。而是只拜同性族人家的先人,通常由家里长辈率其余男性成员去拜近亲同姓祖先。所拜之家也会烟酒招待,双方适当寒暄。这通常也是体现一个家族是否有凝聚力,是否人丁兴旺,是否团结和睦,是否懂礼兴的一个重要事情。一看那阵势,步伐统一,作揖磕头整体,行礼次序正确,肯定大家贵族,后代各个都有出息。祖先灵在堂前也会深感欣慰,反之亦然。自古皇权不下县,县以下都是由地主乡绅家族式管理。年三十晚上,一个大的家族聚在一起,在这个人情社会里唠唠家常里短,追思故人。曾经拜先人队伍中的带头大哥如今已挂在了墙上,曾经的毛头小兵如今已成为带头大哥。年,就是让我们守护在一起去纪念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往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祭祖团圆,守岁过年,守住这个根就是守住了这个家,守住了我们的文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