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最后时光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
窗外商店的摇摇车飘出这首童谣,听之泪光而闪。
上周二我的外婆逝世了,享年90岁,她是我最亲的同级祖辈里4位老人中最后离开的一位。
外婆自需要人照顾至离世,有近6个月的时间,那张饱满富态的脸庞在这半年时间里慢慢成了皮包骨,在家簇群里,通过外婆的照片,我见证了人老去衰弱至最后容颜及身体状况的变化状态,那是一个令人非常心痛和心疼的过程。
外婆是一位精爽爱干净的农村妇女,即便是在步入老年时代,她也是很讲卫生很爱干净,每天洗两次澡,因此身上没有人家所说的难闻的老年气。
也因此,在她卧床期间,床铺被褥也被照顾她的子女们弄得整整洁洁,清清爽爽,这是对老人的最大尊重和爱戴。
感悟生命在时间面前的脆弱,而外婆强大的生命力和妈妈及其姊妹对她的悉心照料,又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厚重。
放不下的爱
外婆最后一段时间不进米饭,是依靠水来维持生命,张着大嘴维持呼吸。这期间几次快撒手人寰的样子,但终究是挺过来了。
这是因了她幼年时做为地主家的长孙女吃得好身体底子厚实耐拖的原因,还是因为她放不膝下的6个儿女,虽然他们也都是年过半百为人父母为人祖父母了。
只所以这么说,是我去年在我妈妈家休息了几天,她也在我家,大家吃完饭,她见到洗碗池里碗没有及时清洗。她要去洗碗,担心我和妹妹不懂事不洗碗,又让我妈妈来洗碗,从而累坏她的大女儿。
我妈妈外出买菜的时间,她坐在阳台上守候着,看到我妈妈手提东西,就喊道,快去去帮你妈妈提东西,别累着你妈妈了。
俗话说,娘肚里十个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为娘的不管自己多老了,心里装着的还是对自己的儿女的关爱!
丧礼中忆外婆
外婆丧礼上的挽联“秋来慈母归净土,夏去儿女痛无依”写得让人看一次心痛一次,默衷致礼的乡邻乡亲众多。
少年时代的我是最想外婆来我家了,那时外婆来了,就会帮我洗我最讨厌洗的碗,母亲骂我也有外婆护着…………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而外婆却是真的回不来了,只有活在我们心中。
《论语》中的“孝道”
把外婆送上坟山的次日,陪同女儿一块学《论语》,翻看《论语》里的两段话,让我对孝敬双亲又有了新的认识。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一句释意
【该句出自《论语·为政》】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意思是:当父母在世时,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礼节安葬他们,按礼节祭祀他们。
【原文摘录】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白话译文】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樊迟为孔子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请教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父母在世时,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按礼节安葬他们,按礼节祭祀他们。”
【对话背景】
孟懿子是鲁国的权臣,孔子的时代,鲁国国君的权力,被仲孙、叔孙、季孙三家掌握,此时礼崩乐坏,三家已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中,虽身为大夫,却时常蔑视礼制,做出许多僭越的行为,孔子对此很不满,曾经说过“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表现出他对三家违背礼制行为的气愤。孟懿子作为三家之一,他的父亲孟僖子死时,曾嘱托他向孔子学习礼,因此才有本章他问礼于孔子的事。孔子也借他问孝的机会来教导他不要再做违背礼制的事。所以当他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对以“无违”。孔子回答简单而模糊,这是由于在他面前孔子不愿当面谴责他,因此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第二句释意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释义】孔子说:“现在的人啊,以为仅仅给父母吃好穿好,把父母养活,让他们衣食无忧就可以叫做孝顺了。但是像狗和马这样的畜生,也能养活他们的父母,替他们服劳役。如果内心没有一份真挚的对父母的尊敬之情,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还有什么区别呢?”
【扩展资料】
这段话中难以理解的是“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这是孔子论“孝”举的一个例子,但是脱离了当时的语境,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就产生了歧义。大概分成两种:
一种认为是人能养活人,犬马也能养活人,人如果对父母不敬,和犬马养活人没有区别了;
一种认为是人赡养父母,也畜养犬马,如果作为晚辈对父母不敬,那就和畜养牛马没区别了。
外婆安息,我们会善待您的儿女
父母辈们的年纪渐长,也是50多--70多岁的人了,如果能像外婆那样高寿,甚至更高的话,也就30多年光景,与父母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越来越远。
唯有祈愿他们能有尊严地、优雅地、长生久视地老去;如果有一天,真的需要分别,多么希望他们是在睡梦中而离去。
每一次的行善,每一次的敬香拜神,也是希望为自己的后代及为父母积福,我们也想法让他们注意养护好身体,让他们的精神恬淡舒适,是我们做儿女最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