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兔对着蝴蝶妈妈把话说,一年新春佳节到,今年是个顺心年,我把平安福运都带到祭妈妈。”杨金秋坐在窗前,手中剪刀翻飞,新年的阳光透过剪纸投射出优美的线条,传递新年祝福,展示非遗文化。
过年贴窗花是贺新春的一项传统习俗,苗族剪纸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妈妈。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的苗族剪纸,取材于形态各异、造型灵动的自然万物、民间传说,画面生动而富有节奏韵律美,诉说着苗族的文化与历史,蕴含着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表达。
今年60岁的杨金秋是黎平县地坪镇中平村人,祖辈都是苗族祭师,家族中的女性普遍善于剪纸和刺绣祭妈妈。地坪苗族剪纸风格独特,自幼聆听着父亲吟唱苗族古歌,7岁开始学习剪纸、织布、染布和刺绣,杨金秋的心中不仅装着千万传统纹样,富有创新精神的她还常常在剪纸技巧和构图布局上进行尝试。
巧手生花,指尖纳福祭妈妈。趁着兔年来临,杨金秋将兔元素和苗族剪纸融合,在方寸剪纸之间让非遗“活”起来,“年味”浓起来。
“这幅《奔兔报春》剪纸寓意兔年到,旧岁除,吉祥如意满天下祭妈妈。纹样是在河边奔跑的兔儿高兴地告诉花鸟鱼蝶,新春祥瑞到来,把快乐传递开。”杨金秋的兔年剪纸不仅传递着吉祥如意的新春祝愿,更用非遗文化烘托浓郁年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庞博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