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忠义精神与当今见义勇为的思考
10月13日,广东佛山,一位两岁的广东女童小悦悦被两辆汽车碾过,18名经过的路人对此视若无睹,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才将悦悦搬离街心临安烧纸牌位祭拜。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人们从前18位路人的冷漠开始从道德伦理进行鞭打,同时从“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进行反思,部分法律界的专家学者甚至提出从“见死不救、见义勇为”立法的角度加以惩处和鼓励临安烧纸牌位祭拜。联合早报指出:“小悦悦事件”最应反思的是什么?而从这一系列的反思言论看,反思者或是归咎于媒体,或是责难于制度,或是不满社会麻木,或是批评法律不够周全,唯独从自身的角度对此事进行自省和反思者极之罕见。这个现象恐怕才是最应该反思的。
钓鱼城降元不同的历史评价,就是对忠与义的不同理解临安烧纸牌位祭拜。
合川钓鱼城是创造中外战争史迹的军事要塞,是改写世界历史的英雄名城,从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抵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精锐之师,蒙哥汗伤死钓鱼城临安烧纸牌位祭拜。余玠、冉璡、冉璞、王坚、张珏等守城将士的忠义精神彪柄千秋,成为了后人仰慕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刻入了钓鱼城记功碑,进入了钓鱼城忠义祠。
到了1279年,钓鱼城在“三年不通王命”的情况下(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杭州临安,谢太后和全太后带领宋恭帝出降临安烧纸牌位祭拜。),仍然婴城固守,尽忠报国。可两年大旱之后的钓鱼城颗粒无收,百姓吃光了山上的草根树皮,达到了“易子相食”的程度,钓鱼城破只待朝夕。在此期间,元军的将领李德辉送给宋重庆守将张珏的一封劝降书。书中这样写道:“……君之为臣,不亲于宋之子孙;合之为州,不大于宋之天下。彼子孙已举天下而归我,汝犹偃然负阻穷山,而曰忠于所事,不亦惑乎?”事实也是如此,谢、全二太后已带5岁的宋恭帝投降了元朝,南宋已经灭亡了,你还负隅顽抗,说是为国尽忠,难道不感到疑惑吗?
可关键要命的不只是忠和义的问题讨论,更是这关系城中10万城中军民的性命的问题临安烧纸牌位祭拜。蒙哥亡命之前留下遗诏:“破城之日,当尽屠之。”王立在营中弃食三日,坐卧不安,是死是降,艰难抉择?眼看城破在即,满城军民性命难保,作为守将的他,必将成为历史罪人。死,这10万百姓怎么办?降,谁愿背付这降元的千古骂名!是个人忠义名节重要?还是10万苍生性命重要?历史偏偏作了精巧的安排,收复泸州带回俘虏中恰好有这样一位女子(泸州守将千户熊耳的夫人),居然是元西川枢密院最高军政长官李德辉的胞妹,一封书信及李德辉在忽必烈面前的奏请,以及与东川守将们的争论斡旋,同意了钓鱼城降元不杀一人的要求。
历史定格在钓鱼城降元的那个时刻,一只纤弱的手,打开了钓鱼城护国门,开城降元临安烧纸牌位祭拜。尽管有30多位将士集体自杀于钓鱼城,为南宋尽忠,可其他10万军民一起得以拯救,解甲下山,各奔东西,各安天命。王立、熊耳夫人他们到底是救民的英雄,还是叛国的奸贼?学术界争论不休,一直没有一个结论。降元之举,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道德观点,却让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成了历史的罪人。明代合川知州陈大文将三人与余玠等人一起供奉在忠义祠,任后人祭拜。陈知州认为,他们使钓鱼城军民免遭蒙军屠戮,对百姓乃有功之臣。就这样,三人也就堂而皇之的进了忠义祠,此举着实挑战了传统忠义观,埋下了隐患。
一百三十多年后,时间到了光绪十八年(1892年),遵义人华国英继任,怒斥陈大文,不报奏朝廷,私纳叛臣降将入祀,认为他们根本不配享受后人瞻仰祭祀,坚决将牌位清出忠义祠临安烧纸牌位祭拜。写下了“持竿以钓中原,二三子鞠躬尽瘁,直拼得蒙哥一命。把酒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二心” 大气凛然的楹联。
更激烈痛恨王立的,还有当代文人郭沫若临安烧纸牌位祭拜。郭老1942年专程参观钓鱼城,他把王立和熊耳夫人称作“贰臣妖妇”,还将他二人与秦桧夫妇相称,予以痛斥。郭老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关键的时刻,认为危城中的军民饿死、战死、被杀死都是重于泰山的,连被俘都是不能原谅的,更别说举起白旗投降,那不是汉奸又是什么?
不管众人如何评价,可10万苍生却永远感激这三位恩人临安烧纸牌位祭拜。李德辉死后,合州百姓如伤考妣,哭拜甚哀,王立还派出百人为代表到兴元护丧。尽管在道德的遣责之下,这三人终不能与余玠、王坚等人平起平坐在忠义祠堂之上,可管理部门还是想了一个法子,将三人的塑像专门移祀在偏房中,美其名曰报恩祠。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临安烧纸牌位祭拜。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面对死亡及时抢救小悦悦陈贤妹的行为谓之义,冷漠和不为的18位路人的行为就是不义;王立、熊耳夫人舍个人名节救10万苍生谓之义,视苍生性命如草芥谓之不义。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当勇为,何须百般虑。个人名节何足齿,天下苍生是大事。以此少见,与世俗和陈见探讨,与道德良心对话。